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内科 > 脾胃系病 > 胃痛 > 脾胃虚寒证有哪些症状

脾胃虚寒证有哪些症状

脾胃虚寒证症状——胃痛隐隐,绵绵不休—脾胃虚寒,胃络失于温养,喜温喜按—虚则喜按,寒则喜暖,空腹痛甚,得食痛减—胃络借饮食之暖,以温通血脉,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—劳则气耗,受寒则虚寒加重,时呕清水,神疲纳少,四肢倦怠乏力—脾运迟缓,水饮停留,胃虚和降无权手足不温—脾阳不能达于四肢,大便溏薄,舌淡,脉软弱—中虚有寒,脾阳虚弱之象。

证机概要——脾虚胃寒,失于温养。

治法——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。

代表方——黄芪健中汤加减。

本方温中散寒,和胃止痛,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。

备用方——或合良附丸、理中汤。

常用药——黄芪、桂枝、饴糖—甘温补中,辛甘化阳,白芍、甘草—缓急和营止痛,生姜、大枣—温胃和中补虚。

加减——①泛吐清水较多—加干姜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(温胃化饮)。

②泛酸—去饴糖,加左金丸、乌贼骨、煅瓦楞。

③胃脘冷痛,虚寒较甚,呕吐,肢冷—合里中汤。

④兼肾阳虚(形寒肢冷,腰膝酸软)—合附子理中汤。

⑤无泛吐清水或手足不温—改用香砂六君子汤。

虚宜补:健补脾胃—四君子汤:人参、黄芪、山药、莲子肉苡米、芡实、 白扁豆、白术。

临证备要——①黄芪健中汤是公认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。山西省中医。

研究所曾观察到黄芪、甘草两药有特殊的功效。实验研究证明:黄芪能扩张血管,改善血行,使缺血的细胞恢复活力,生黄芪可防止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发生,还能抑制胃液的分泌,减少游离酸和酸度,使PH值上升。甘草补中缓急止痛,其提取物甘草次酸可促进溃疡愈合。

②甘草粉蜜汤(《金贵要略》):甘草60 米粉30蜂蜜120。先煎甘草去渣,后下粉、蜜煎少许,频服,日1剂。此类胃痛有时用六君子汤、小建中汤 、里中汤之类疗效不好,以此方治疗每获良效。

③胃痛治肾(祝堪予) 钟乳石方:钟乳石30 黄柏10 肉桂65 公英30 甘草6。适用于寒热错综、虚实夹杂、脾胃不和的溃疡病。钟乳石甘温入肾,温阳以暖脾,补虚损。肉桂辛甘大热,入脾肾两经,温肾阳,暖脾火,除冷积,通血脉。(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,促进消化功能,并可缓解胃肠痉挛以止痛)。黄柏清热燥湿,滋肾降火。公英清热解毒且能健胃(单味公英治疗溃疡病,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效用)。甘草补中健脾,缓急止痛,调和药物。

《内经》谓:“肾者,胃之关也”。李中梓认为先天之本在肾,后天之本在脾,“精血之司在命门,水谷之司在脾胃,故命门得先天之司,脾得后天之司也,是以水谷之海,本赖先天之主。”赵献可也认为饮食入胃,譬如水谷在锅中,必须火煮才能熟。这个火就是命门之火,在下焦蒸熟,始能运化。因此他提出补脾不如补肾的观点。

④溃疡病可参用外科治法(巫君玉) 气滞血瘀在溃疡病中带有贯穿性,与外科肿疡的形成机制(气滞→血瘀→红肿成疡)相似,故可应用清热消肿、活血化瘀、托里定痛、养血生肌、益气生血,药如:蒲公英、金银花(清热败毒消肿)地、芍、归、芎(养血和血生肌)乳、没、丹参、三七(活血化瘀)、黄芪(益气生血生肌),运用得当,均可获良效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消化性溃疡应该如何治疗   下一篇:胃阴亏虚证证机概要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