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胃痛首见于《内经》。对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、治法有详细的论述与肝郁有关——“木郁之发……民病胃脘当心而痛”
病因病机 寒凝气滞——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寒邪入侵,气血壅滞——《素问举痛论》
症状治法——“胃病者,腹真胀,胃脘当心而痛,上支两胁,膈咽不通,饮食不下,取足三里也。”(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篇》)
2、《千金要方》所载九种心痛,实际上多指胃脘痛而言。
3、明代以前医家,多将胃痛与心痛混淆,明代医家始明确加以区分。
王肯堂《证治准绳·心痛胃脘痛》:“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,然乎?曰:心与胃,各一脏,其病形不同,因胃脘痛处在心下,故有当心而痛之名。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!”
4、明清时代的中医文献,重点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治疗。
《寿世保元》阐明了饮食不节致胃脘痛;《景岳全书》强调了“气滞”这一因素,治疗以“理气为主”。叶天士强调“久痛入络”,治疗胃痛当明其在气在血,而施以理气活血之法。
范围
西医——急、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痉挛、胃下垂、胃黏膜脱垂症、十二 指肠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