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济堂是贵州中药行业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,始创于清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,由唐炯(字鄂生,曾任清朝矿务大臣,云贵总督)和于德楷(字仲芳,曾任清朝知县)二人合资开办。据今已有逾百年的悠久历史。药店位于贵阳大十字附近的正新街,占地面积642平方米。专程从汉口请来了精通医药又有经营才干的黄紫卿任经理。“购药须出地道,制作必须精细,配售必依法度”是药店的信条。同济堂药业于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评为“中华老字号”。后经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,变更为“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”,是贵州民营企业十强企业,是贵州医药产业的核心企业。
同济堂优秀经营传统
百年同济堂经营之道:真不二价在同济堂店堂内有金字大书“一言堂”三字,下面还配上“货真价实”、“童叟无欺”的挂牌,既是对顾客的保证:药材好,价钱公道,不得二价。
便民之举顾客上门,有问必答,按顾客的要求办,不论整剂或零药都卖。店内还备有一大壶茶,摆上几张大长凳作顾客休息等候取药之用。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顾客,同济堂添制了若干成品药,如丸、散、膏、丹,携带存储两便。
不省工减物买药时先由掌柜的先生算价,收款时在药单(处方)上盖上店章,并注明多少味药,交拣药人拣药。药柜上和坛罐上均贴有药名,以防拣错。药拣好后,用木盘装着交在柜上核对清楚,然
后分别各包发出。同济堂在包纸上印有药名、性味、规经、功经、功能和用途,还注明药性的相反相恶的配方禁忌,使病家得以参考,能照原处方自行核对,避免差错。
加工明细对药物进行加工,烘炕认真、得法,如熟地必须九蒸九晒,入坛必按定量一斤熟地用一斤绍酒配制,密封装好,成熟后自封;鱼胶、虎骨是同济堂特别的名药,加工时极为细致,用油作燃料,需要三至七天,火势要均匀,熬出的鱼胶和制成的虎骨,质量高,疗效好。同济堂“遵古炮制”的药物疗效较高,声誉骤增。
贮藏讲究同济堂药库有负责人,有值班人,进货发货时按药品分别设立账册,登记药名、数量、产地等等,管理药物存销。贮藏保管时,按药物性质,如芳香药密封,哪些药该坛装、该罐装、该包装,都有一一规定,该罐装坛装的,都先在坛、缸内存放一定时间的石灰以吸收坛罐内水分,然后再放入药物,定期进行检查翻晒工作,到入霉时期,还要加意保管。
荣誉
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自1998年以来,公司连续被评为“贵州省纳税先进单位”、“贵州省区(县)先进企业”、“贵州省农业银行特级三A信用单位”、“贵阳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、诚信企业”、“贵阳市非公有制优势企业”。
主导产品“仙灵骨葆胶囊”填补了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国内空白,并于1997年获得国家专利,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优秀产品一等奖;1997年10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荣获“世界骨伤科联合会”科技进步一等奖;1998年10月在北京获“中国骨伤科协会”特别贡献奖。
1999年度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获贵州省农业银行特级三A信用单位;1999年荣获贵阳市经工委、经管委颁发的“贡献奖”三等奖;2000年度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;2001年度贵阳市“非公有制优势企业奖”;国家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突出贡献20强企业;荣获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颁发的“特别贡献奖”奖状及奖杯。
今日同济堂秉承“同心协力,济世为民”的文化精神,始终坚持传统中药特色,弘扬中医药文化。经过百余年的努力、拼搏,现今的“同济堂”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种植为一体的高科技重点龙头企业,拥有两个GMP生产厂和一个省级技术中心,在职员工数千人。
经过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,已基本实现经营专业化、体制股份化、管理现代化三大目标,无论是公司管理还是信息资源、人力资源、资金来源、政府资源方面均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,有足够的实力投入市场,参与国际竞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