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53年(咸丰三年)太平军攻克南京,王氏一家人四散逃难,王亮炎和王艺田叔侄二人逃到九江的长江边,两人不期而遇后商议怎样在战乱中求生计。
王氏本是南京的大宗族,王氏祖谱记载王亮炎和王艺田始祖是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。晋代衣冠名士崇尚药石,王谢的后人对中药、中医研究造诣颇深。此后世道零落、冠盖零落,或有隐于医者不足为奇。
叔侄二人商议只有重操旧业,就在城西龙开河畔杨子巷摆了一个药摊,此时兵荒马乱,无法立足,正在走投无路时,又遇见王炎亮的弟弟亮炳。王亮炳与其父亲早年曾在沙河镇开过一段时间中药铺,后其父病故,歇业扶柩回南京祖茔安葬,之后叔侄三人来到沙河镇。1854年“王万和”招牌打出来了,“王万和中药店”在九江县沙河镇正式开业了。1878年王芝田又把药店迁回九江,开起了现在的王万和药店。
王万河药店经营至今,自有其独特的一面。单从经营制度上,就有别于其他。王万和药店与雇员之间不仅是主佣关系还有一层宗法式的师徒关系,高超医术代代相传。此外,王氏后人大半继承祖业,这就保证了传统医学不被丢弃。
在经营管理上,堪称经典的要数“天、地、人”。天者,天时、天气也。任何药品的采收炮制都与天时天气有极大的关系,采非其时,制非其候,药效有天壤之别。比如薄荷,必须立秋头场雨后的大晴天收。艾叶端午收,晒干打包吊到库房顶上,号上年份,陈过三年再取用。茵陈必须春雪时采取,惊蛰之后送来的一律不买。石斛种在盆中随用随取。芦根每天早晨有专人送来,隔日则弃。制六神曲必在入霉,熬阿胶必在三九……总之每一样药都有规定要严格遵守。
王万河药店的辉煌已有几百年,后世子孙,承继着这份荣耀继续努力着,为中华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