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外科名著《外科大成》中这样描述水疝:“若水疝,虽肿面光,虽痛有时,不红不热,按之软而即起者为异耳。”水疝有先天性者,多见于婴儿,后天者则多见于成人。中医认为,水疝的病理机制有。
1、肾虚水停性水疝:肾主水液,下通阴器,如先天不足,肾气虚则气化不利,三焦气机不畅,水流不通,水湿内停而形成水疝。多为一侧阴囊肿大,站立、走动时不明显,平卧则缩小,多有睾丸下降不全或发育不好。
2、淤血阻络怀水疝:外伤或肿瘤积聚者,血气淤滞,水流不畅,经络阻滞,可致水疝。常见阴囊肿大,局部疼痛并多连带小腹作痛。
3、寒湿内停性水疝:寒内停经络凝滞,水淮不行,亦可致水疝。其主要有阴囊肿胀坠重之感。
4、肝经湿热性水疝:肝经循络于小腹、阴器,肝气郁结不畅,气滞水停,常见发生水疝。这种水疝,阴囊肿大、微红、隐隐伤痛,并常常牵及小腹,排尿短赤,舌红苔腻,多有化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