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诸葛亮以医道论政道

诸葛亮以医道论政道

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一个精彩的篇章。与张昭辩论道:“鹏飞万里,其志岂群鸟能识哉?譬如人染沉疴,当先用糜粥以饮之,和药以服之;待其脏腑调和,形体渐安,然后用肉食以补之,猛药以治之:则病根尽去,人得全生也。若不待气脉和缓,便投以猛药厚味,欲求安保,诚为难矣。吾主刘豫州,向日军败于汝南,寄迹刘表,兵不满千,将止关、张、赵云而已:此正如病势羸已极之时也。新野山僻小县,人民稀少,粮食鲜薄,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,岂真将坐守于此耶?夫以甲兵不完,城郭不固,军不经练,粮不继日,然而博望烧屯,白河用水,使夏侯惇、曹仁辈心惊胆裂:窃谓管仲、乐毅之用兵,未必过此。至于刘琮降曹,豫州实出不知;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当阳之败,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,扶老携幼相随,不忍弃之,日行十里,不思进取江陵,甘与同败,此亦大仁大义也。寡不敌众,胜负乃其常事。昔高皇数败于项羽,而垓下一战成功,此非韩信之良谋乎……”一篇言语,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。

孔明在这里以医道论政道,实在是比喻得很贴切,很有说服力,也说明诸葛亮很熟悉医学。他说患了严重疾病的人,必须先用糜粥以饮之,和药以服之,待其脏腑调和,形体渐安,然后用肉食以补之,猛药以治之……若不待气脉和缓,便投以猛药厚味,欲求安保,诚为难矣。这十分符合中医的治疗大法。

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,扼要地可概括为“八法”,即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消、补。清代程锺灵的《医学心悟》对八法作了更系统的论述,并以此概括治法的内容。论病之情,用寒、热、虚、实、表、里、阴、阳八个字来统之;论治病之方,用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消、补八法来治之,

诸葛亮说:“譬如人染沉疴,当先用糜粥以饮之,和药以服之;待其脏腑调和,形体渐安,然后用肉食以补之,猛药以治之:则病根尽去,人得全生也。”对待重症病人,就应该如此。

在病人正气虚弱,邪气旺盛的时候,如果一味地祛邪,那么必然使正气更加虚弱,甚至有造成病人死亡的危险。此时此刻,扶助正气是十分必要的。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,而以扶正为主;也可以“扶正以祛邪”。

对于一些慢性危重病人,适当地滋补是必要的。但如果病人太“虚”,用“大补”是禁忌的,如人参、鹿茸之类,因为病人“虚不受补”。不用大补,仅仅适当地进补,即中医说的“扶正”,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。只有抵抗力增强了,病人才能抗住病邪。诸葛亮说的是“用糜粥以饮之”,就是适当地进补。

为什么用“糜粥”呢?因为糜粥最容易消化。粥的主要原料是糯米、粳米,煮得稀烂就是粥,古代称为糜。熬粥最初可用大火,待沸腾后转用小火慢煮,一直熬到水米柔腻如一。这样的粥,对消化道毫无刺激,虚弱的胃也很“受用”,容易消化吸收,同时有很强的滋补作用,古人认为是“世间第一补人之物”。

假若在粥中加一些药物,就是药粥。药粥的种类很多,有人统计古今医籍上的药粥,总数达500种以上,加药不同,则有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。

如龙眼肉粥能够健脾补血、养心安神;扁豆粥,健脾除湿;箩卜粥,消食化痰;胡桃肉粥,益肾润肌;小麦粥,养心除烦;赤豆粥,清热利水;山药粥,补肾生血;杏仁粥,止咳定喘;芡实粥,固精明目;茯苓粥,健脾安神。

重症病人,在食粥的同时,用“和药”以服之,则会扭转体质虚弱的局面。待其脏腑调和、形体渐安之后,再用肉食以补之。肉有肥、瘦之别,肥肉含脂肪多,不适合病人吃;适合病人吃的是瘦肉。瘦肉含有大量蛋白质,而且是含必需氨基酸的“优质蛋白”,对于滋补身体是很有好处的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肝病患者自我保健五措施   下一篇:脾胃病从肝论治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