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对气功的作用留下了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,其中葛洪之说最为“到位”,他在《抱朴子》中将气功的作用归纳为“调不和之气,疗未患之疾”。其他各家关于养气、行气和调气等的论述,实际也包含了对气功作用的概括。要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气功的作用,必须首先了解练功的反应,同时还必须了解气功的副作用,由此掌握气功的适宜人群与禁忌人群,以便能对气功的作用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。
气功的练功反应
是指在气功锻炼过程中人体出现的与练功有关的生理、心理反应,它可以分为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两大类。
正常反应
正常反应的种类有多种,对具体的练功者来说,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因人、因时而异,常见的有:
1.以“睡的香、吃的香”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反应,因为这些反应不练功者也可出现,不是气功的“专利”,故称之为“非特异”。包括食欲增强、排便正常、睡眠良好、精神充沛等,这些反应通常出现得比较早,可见于练功后的几天、十几天内。
2.以“八触”为代表的特异性反应。所谓“八触”是古人对于各种练功反应的概括,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说法,一说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、涩、滑,一说掉、猗、冷、热、浮、沉、坚、软,故有人将两者合称为“十六触”或“八触十六景”。但实际上这里的“八”、“十六”都是约数,是言其多。需要说明的是,八触的出现虽是反应练功入静较好的一项指标,但不是绝对的,练功质量的优劣与八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。故习功者对此应顺其自然,不必刻意追求。
异常反应
即不正常的反应。有人出于喜爱气功的“善意”,除了夸大其作用外,还常称气功“无副作用”。事实上“是药三分毒”,同样适用于气功,且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。如李梃在《医学入门》中就例举了内动(静功)及六字诀、八段锦的副作用,谓:“内动运督脉者,久则生痈;运脾土者,久则腹胀;运丹田者,久则尿血;运顶门者,久则脑泄,内动故不然矣。至于六字诀,虽能发散外邪,而中虚者、有汗者忌;八段锦虽能流动气血,而中虚有火者忌。”这些论述多与临床相符。
气功的异常反应轻重不一,轻者为练功而产生的一般性不良反应,一旦停止练功,或经有经验的医生处理,很快多能消除。气功的异常反应以自我感觉异常多见,而客观体征较少。如:头痛头胀、胸闷胸痛、胁肋胀痛、腰酸背痛、腹部酸痛、丹田(或身体)过热(或冷),有时还可见到心悸、便多等,一般都不严重。
严重的副作用称为“气功偏差”,简称“偏差”。古人对气功偏差的记载,最早见于曹丕的《典论》,谓:“军祭酒弘农董芬,学甘始鸱视鸟顾、呼吸吐纳,为之过差,气闭不通,良久乃苏。”张璐在《张氏医通》中将偏差分为走火、入魔两大类,并在该书卷六《神志门·走火入魔》中分别论述了两者的原因、表现与治疗。目前临床将偏差的症状分为躯体性(相对于张氏所说的“走火”)和中枢性(相当于“入魔”)两大类,前者以肢体、胸腹、腰背等部位的疼痛或胀闷为主,但都无精神情绪异常的症状,或此类症状并不突出;后者以精神情绪异常为主,甚者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表现,或直接引发精神分裂症。因人选功、专人指导等,是预防偏差发生的有效措施。一旦出现偏差,除了停止练功外,还必须经有经验的气功医师治疗(习称“纠偏”)。
气功的作用与特点
正确地认识、客观地评价气功的作用与特点,是推广气功与气功疗法的关键点之一。
气功的主要作用
综合诸家之论,结合现代诸多气功人士的实践和研究结果,气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——和、补、通。“和”的意思为调和,其基本含义同八法中的和法,但所指范围较和法为广。
研究发现,气功之“和”主要包括5各方面,即:顺天避邪和天人、动静结合和形神、辨证施功和阴阳、调畅经络和内气、相反相成和脏腑。现代研究所证实的,气功锻炼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整作用,相当于“和”。
“补”在气功中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强壮作用,如练功后增强了气的防御功能,故能起到御邪治未病的作用;气化功能的增强,可使练功者呈现出脸色红润、反应灵敏等气血、神机充沛等的表现。现代研究发现,气功锻炼能够提高免疫功能,是“补”的基础之一。
“通”主要是指经过锻炼所具有的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的作用,科研人员对气功“通”的作用做了大量相关研究,发现气功锻炼可改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与功能,还可降低血液黏稠性、提高红细胞变形性,最终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。
气功作用的特点
作为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,气功的作用有其自身的特点,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四“性”——主动性、整体性、双向性、协同性。因为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,是否坚持锻炼及锻炼时的认真程度,均由练功者自己控制,这就是气功作用的主动性特点;气功锻炼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“三调合一”的操作要求(要领);双向性是指练功对于人体某些指标(如血压、心率、自主神经功能等),所具有的双向性调节作用,它能抑制某些过于亢进的功能,又能提高某些过于低下的功能,使亢进与低下的功能,同时向正常值“靠拢”;协同性是指气功锻炼与药物等治疗措施之间具有相互促进、提高疗效,起到“1+1>2”的作用。
气功作用的主动性特点,决定了好的疗效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,而患者努力的程度,与其是否真正相信气功有极大的关系,所以“信者灵”在这里有特殊的含义;整体性决定了气功疗法显效较慢,双向性特点决定了不同疾病可练相同功法(同功异病)、同一种疾病可练不同功法(同病异功);协同性特点决定了要获得好的疗效,必须将气功疗法与手术、药物、针灸、推拿等其他疗法有机结合,在养生康复中,还可以与膏方、食疗、药膳等结合应用。
气功的主要适应症
气功的适用病症:气功的适用病症与其主要作用相关,从中医学角度来看,气功疗法主要应用于三大类病证——虚证、瘀证及阴阳平衡失调类病证;从西医角度来看,适宜用气功疗法的疾病主要也是三大类——免疫功能失调相关性疾病、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性疾病。
气功的禁忌人群
绝大多数人都是气功锻炼的适宜人群。在为数不多的不适宜人群中,以精神分裂症为绝对不适宜人群;有神经分裂症家族史者,及患有不同程度神经症者,为相对不适宜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