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特色 > 中医膏药 > 膏药文化 > 中医膏药考证

中医膏药考证

在中药五大剂型中,膏药外敷法和冶末吞服法的起源都相当早,比到汉代才完全成熟的煎煮取汁法要早得多。在出土的医简帛书中,人们对药物的服用,主要还是采用冶末吞服法和膏药外敷法,煎煮取汁法则广泛出现在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。

至于《黄帝内经》中出现的“汤液”,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汤药,而是一种食物药,即含药的糊糊汤。古人依据相生相克的理论,认识到人有疾病是因为气血不通,治疗则以通利圆滑之剂,提出“以滑养窍”的理论。如《灵枢》“半夏汤方”,其方以长流水、秫米、苇薪和中药,取流动、粘滑、空心的特点,以治人的瘀滞不通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传》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的方子,也是这一类,称为“火齐粥”或“火齐米粥”。这种情况在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及《武威汉代医简》中也是如此。简牍帛书中的医方,属于内服药中药物类的皆冶末吞服,食物类的则制成“汤液”服汁。

从现存的资料考察,早期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或以动物脂肪为基料,掺以其它药物,用以外敷,有的也用以内服。多以膏、马膏、豕(彘)膏、方(肪)膏名之。如《灵枢·痈疽篇》:米疽“治之以砭石,欲细而长,疏砭之,涂以豕膏,六日已,勿裹之。”《灵枢·经筋篇》:对筋脉纵弛“治之以马膏(膏),其急者,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。”需要指出的是,这里的豕膏、马膏、肪膏,可能多为单纯的动物脂肪,由于常用来涂敷,也用以形容白色,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白欲如豕膏者生。”《马王堆帛书·五十二病方》则主要以动物的脂肪为基料,和合其它的药物用以治病了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历史悠久的中医膏药   下一篇:中医传统黑膏药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