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囡囡上周一晚上突然发烧,但温度不高,第二天就退烧了,所以没有耽误去上幼儿园,可到了周四的时候,突然手脚出现红疹,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烧,去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。手足口病进入发病期,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呢?
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
南京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唐为红说,这两周门诊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高峰。手足口病的孩子占到门诊就诊儿童的近三分之一。
唐为红介绍,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一般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孩子感染病毒后,会引起发热,多为38℃左右。部分孩子早期有咳嗽、流涕、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,有的还可能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大多数孩子在发热1~2天后,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,手、足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形状圆形或椭圆形,如米粒大小,比水痘皮疹小,质地较硬,周围有红晕,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等。除手、足、口外,丘疹、疱疹也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。有的也会不发热,只表现为手、足、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。发生手足口病最初的两天,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,所以在出现一个小的潜伏期之后,就会陆续出现明显的症状。初期症状容易被忽视,因此要格外引起注意。
吃抗病毒药物预防不可取
唐为红介绍,从目前的治疗来看,一般以中成药里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,这也是卫生部2010版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》里面认可的。但专家提醒,中成药中的抗病毒药物能起到治疗作用,但不能作为校园预防性用药。有报道说,有些幼儿园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吃点抗病毒药物来预防,这不可取。从预防的角度来讲,应该是环境方面,注意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、流通,温度适宜,避免继发感染。
孩子在家“隔离”过程中,要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,很多孩子伴有口腔的疼痛,不要吃刺激口腔黏膜的食物。一定要多喝水,辅助使用一些抗病毒及对症的药物。如果孩子有低热(37.5℃~38.5℃)的情况,可考虑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。如果孩子体温高过38.5℃的话,应适当地使用退热药。
提高免疫力防止反复感染
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隆红艳介绍,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,一定要及时和对症,如果发现孩子有呼吸系统方面的症状,也应该提高警惕,看是不是病毒感染。一般来讲,病情较轻的孩子,多数建议自行回家进行隔离、休息,孩子留在家中,直到热度、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,一般5~10天即可痊愈。但也要警惕手足口病的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脑膜炎和脑炎;再严重一些,就会导致肺出血和低血压;当孩子全身有多个脏器同时被侵犯到的时候,容易造成多脏器的衰竭,甚至引起死亡。所以,还是强调手足口病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反复感染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,有家长会询问说为什么去年感染今年又感染。反复感染多与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有关,所以一定要对症治疗,科学治疗。
专家提醒:由于温度的升高,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在逐渐增加,提高孩子抵抗力是关键,平时多关注孩子的状态,如果孩子突然发烧、精神萎靡或腹痛、吐泻,应该及时就医,排除疾病,规范化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