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届国医大师徐经世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安徽省中医院)内科主任医师、教授,博士后导师,第二、三、四、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临证辨证灵活,用药精准,善于异病同治,同病异治,兹举两案,以飨读者。
病案1
刘某某,男,42岁,就诊时令:初夏。患者主诉头昏乏力,手足心热,不时伴有潮热、盗汗,下肢皮肤出现紫红瘀斑,时轻时重,历有多时,检查血小板减少(30×109/L),拟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诊其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此系肾阴不足而虚火内炽之象,阴虚则致火旺,火旺则易伤阴,以致络伤则血外溢而成紫斑。
辨证:阴虚火旺,阴络受损
治法:滋阴降火,凉血和络
方药:炙龟板15克,鲜生地18克,炒黄柏12克,丹皮炭10克,茜草根15克,马兰根10克,熟女贞15克,旱莲草15克,瘪桃干30克,紫花地丁15克,丝瓜络20克,紫草10克,生甘草6克。10剂水煎服。
二诊:上方连进20剂,复查血小板上升至100×109/L,其他症状均见好转,效不更方,嘱其继服10剂,后随访恢复无恙,停服汤剂,拟用二至颗粒以鲜茅根煎水冲下并作茶饮,育阴清热以善其后。
病案2
徐某某,女,25岁,1998年5月8日初诊:患者形体偏弱,已婚两年,月经周期正常,唯每潮时量多缠绵,旬日不止,平素头昏腰酸,心悸眠差,神倦乏力,饮食一般,二便如常,下肢经常出现弥漫性紫癜,经检查,拟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因使用西药无效,转求中医治疗,诊其舌淡,脉细少力,析其证由心脾两虚,气不摄血所致。
辨证:心脾两虚,气不摄血
治法:补养心脾,益气摄血
方药:生黄芪30克,太子参25克,白术15克,茯神20克,杭白芍20克,仙鹤草20克,阿胶30克,川续断20克,茜草根15克,地榆炭15克,紫草10克,酸枣仁25克,炙甘草5克。
连诊4次,上方连服数十剂,复查血小板上升至正常值,下肢紫癜消退,月经量减至中等,五六日即净,整体情况得到修复,随访多时未发,后顺利得子。
按: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在中医属“血证”“紫斑”范畴。例一为阴虚火旺,责之于肝肾,肾属水,水足则木有所养,肾水亏耗,肝失滋养,则木火内生而妄行,血出于下,所谓“阴络伤则血下溢”,治当滋阴降火,清热凉血,故针对症情以大补阴丸合二至丸加减,令水火相交则紫斑自消。例二则不然,系由经水失其调摄,每潮量多缠绵,延久则气血亏虚,脾失统血,血不归经而下溢,治用归脾最为切体,药进月余,而收全功。两例病名属一,而证型、方药有异,此之谓同病异治,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之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