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自我按摩护脾胃

自我按摩护脾胃

中医认为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,也就是说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。脾胃强,则气血生化有常,气血旺盛,所以才能“吃嘛嘛香”,面色红润,肠胃健康。如果脾胃虚弱,就会变得不思饮食,面色萎黄,消瘦,气短乏力,胃脘隐痛,腹胀,大便溏泻,甚至会失眠,月经不调,免疫力下降,易患感冒。脾虚生湿,痰湿内阻,还会出现肥胖、身体困重、口干、口中黏腻、闭经、湿疹等问题。所以古称: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,“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”。养护脾胃是防病、保健的根本。夏季是肠胃病的高发季节,主要因人们常喝冷饮,骤热骤凉,极易刺激肠胃,加上夏季易滋生细菌,易引起腹泻等各种肠胃不适,其实,这些肠胃小毛病,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
揉腹:中医认为,人体的腹部为“五脏六腑之宫城,阴阳气血之发源”。揉腹可通和上下,分理阴阳,去旧生新,充实五脏,驱外感之诸邪,清内生之百症。《黄帝内经》一书就有记载:“腹部按揉,养生一诀。”我国唐代名医、百岁老人孙思邈曾经写道:“腹宜常摩,可祛百病。”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,排空小便,洗清双手,取仰卧位,双膝微曲,全身放松,左手按在腹部,手心对着肚脐,右手叠放在左手上。先按顺时针方向,绕脐揉腹50次,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。按揉时,用力要适度,精力集中,呼吸自然,持之以恒,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。

按摩穴位:首先是中脘穴。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,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,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。指压时仰卧,放松肌肉,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,6秒钟时将手离开,重复10次,就能使胃感到舒适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。

其次是天枢穴。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。患者可平躺在床上,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、按摩此处约2分钟。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、恶心想吐、胃胀、腹泻、腹痛等。

三是足三里。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。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,可摸到凸块(胫骨外侧髁),由此再往外,斜下方一点,还有另一凸块(腓骨小头)。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。正三角形的顶点,正是足三里穴。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,重复10次,就可促进胃酸分泌,使胃感到舒服,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。

捏脊疗法:捏脊疗法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、消化不良、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孩子。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,脊柱在背部的正中,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,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,刺激其穴位,可以起到通经活络,调和气血,及调整脏腑的作用。

捏腿肚: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,按捏这一部位,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,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治疗胃之疾患。当然这只适用一般胃病,能缓解轻微的胃痛,严重胃病者,应去医院诊治。

以上这些方法,在调节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刺激性食物的同时,每日进行2~3次,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、胃痛、消化不良的症状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雷雨前天气易诱发哪些病   下一篇:沉稳稍缓刮下肢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