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拿着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出的中医处方来捡药,大多数的中药味数都在25味左右。毫无疑问是“标准的大包围处方”,有的处方完全违背中医的“组方原则”,寒热不分、补泻不称、攻补过度、用量超大、甚有毒味。由此,笔者想到经方,真心呼喊“经方进社区”。
明末清初名医汪昂曾曰:“古人立方,分量多而药味寡,譬如劲兵,专走一路,则足以破垒擒王矣。后世无前人之朗识,分量减而药味渐多,譬犹广设攻围,以庶几于一遇也。然品类太繁,功治必杂,能无宜于此,而不宜于彼者乎?”正是如此,“大包围处方”弊病多,甚至还会出现比经方更多的“不良反应”。
自古以来,中医在百姓心中早有“药对方,一口汤;不对方,用船装”的组方用药原则。也就是说,只要辨证用药正确,不一定要药味多,有时一味药“专走一路”就“足以破垒擒王”。比较有名的独参汤就一味人参可以取到“起死回生”的疗效,而“一味丹参饮,功同四物汤”的名句成了多少有志中医的“中医辨证处方坐标”?
何为经方?笔者赞成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的经方。共178方,151味。经方有何特点?“药少而精,出神入化,起死回生,效如桴鼓”,“普、简、廉、效”。
经方的运用可减轻患者费用、减少药物浪费等,同时可提升中医临证水平等。笔者认为,中医药的推广需要体现其“简、便、效、廉”特点,在社区中更应推行运用经方。确需“大处方”的,应实行三级医师审核制度,使其符合中医理论原则,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基层推广和发展中医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