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别让辨证分型禁锢思维

别让辨证分型禁锢思维

在平时带教中医药大学的实习学生时,经常会有学生问我:“老师,这个病人是什么证?怎么教材上面没有呢?”从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来看,他们见到病人就会试图与教材上面的证型“对号入座”,此为思维惯性使然。因为,他们上课时老师是这么讲的,到医院实习病历是这么写的,医院或学校老师的课题也必须是这样申报的,否则上课不知道怎么教,病历书写不合格,课题难以立项。这就是中医如今之怪现状:把辨证论治偷换为辨证分型。现将“辨证论治”与“辨证分型”的相关问题分析如下:

证与证型之辨

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,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应的概括,包括病变的部位、原因、性质等,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。证型则是临床较为常见、典型、证名规范的证。由此可见,临床上某一个病的证有很多,可是证型一般就只有几个。

辨证分型之利弊

辨证分型思维,能够使人面临千差万别的病人时,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情况,将新病人的证与教材上面的证型进行比较,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,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,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。也就是说,正确、稳定的辨证分型思维定势,可使人们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表现出习惯化、自动化,从而大大地缩短解题途径的探索过程,甚至会达到顿悟也就是所谓灵感现象。综上可知,辨证分型是临床教学与科研的“知识框架”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

可是,辨证分型的过分强调,会将中医辨证论治程式化、简单化,会导致中医的西化,严重禁锢了中医机活法圆的灵性思维,从而降低中医的临床疗效,此乃舍本逐末之举。

辨证论治的重要性

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,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、恒动观念和辨证观念的具体体现,是八纲辨证、气血津液辨证、脏腑辨证、六经辨证、卫气营血辨证、三焦辨证、经络辨证等诸辨证方法之魂。辨证论治才是中医工作者医教研的重中之重,才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,才是中医之魂!

解决之道

重视辨证分型,中医工作者才能够利用已有经验按照一定模式(定向、定法、定序)去处理中医问题。它是中医院校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基础任务,是临床医疗、申报科研规范化要求的重要体现之一。否则,中医的医教研就会有很大随意性,出现自说自话、莫衷一是之局面。

更要重视辨证论治,在掌握辨证分型的基础上,不但要知常(证型),更能达变(兼夹证、变证、少见证),所谓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,才能够不贻人以“刻舟求剑、胶柱鼓瑟”之笑柄。

综上可知,辨证分型偏重于“静”,辨证论治则偏重于“动”,一静一动,方彰显阴阳变化之妙也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“回归式”临床教学实践探索   下一篇:小儿腹泻护为先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