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人自己的感觉是临床症状的一部分,有时甚至是主要的部分,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应当引起充分重视。这里介绍清代名医王孟英一个与“感觉”有关的名医医案说明之,全案不过160字。
“张氏妇患气机不舒,似喘非喘,似逆非逆,似太息非太息,似虚促非虚促,似短非短,似闷非闷(按:这就是感觉,医案中一连用了6个‘似’字,即她自己也很难说清究竟是何症状)。补虚清火,行气消痰,服之不应。孟英诊之曰:小恙耳,旬日可安,但须惩忿是嘱。予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楝实、鳖甲、羚羊角、旋覆、赭石、海蜇为大剂,送当归龙荟丸。未及十日,其色如墨,其病已若失。后予养血和肝,调理而安。
此病证,王孟英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病名,即像西医那样“确诊”个什么病名。然而他在一开头就已点明了该病的缘由是“气机不舒”,又在医嘱中指明“须惩忿”,这就说明了其病由于肝郁所致。近代医家石念祖说:“此证血分中肝有实热,肝阴虚,肝阳浮。”
笔者认为,此证含有肝郁化热表现,肝失疏泄,内蕴实热,肝阳上扰,并夹肝风。虽气机不舒,但病已及血分,故治法用清肝火,佐养阴平肝镇潜为主,一派寒凉大清热之药,导热下行,使从血分而解。当归龙荟丸原为治肝经实火、神志不宁之方,此证所出现的“气机不舒”症状,患者的感觉多端而又不能确指,即含有“神志不宁”之意而稍轻。本病虽属“小恙”,但非一般凡医所能治,以其往往不能识其证也。而对于名医王孟英来说则确属“小恙耳”。
总之,这一医案说明:感觉是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自我检测的反应,是最直接和可靠的,因此它也是中医诊病的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