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紫苏能起到止血、抑菌、止痒的作用,还能促进肾小球膜细胞的增殖。紫苏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腹泻、呕吐、寻常疣、子宫出血、鞘膜积液等疾病,尤其对因吃鱼蟹而中毒的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。说到紫苏解蟹毒的功效,这里还有个名医华佗与紫苏的传奇故事。
相传,华佗在江南某地的河边上采药,无意中发现一只水獭在地上打起滚来。华佗心想,可能是吃多了,倒要看看它是否有自救法?这时水獭沿着河滩爬,待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就吃了起来,尔后又躺了一会,竟然没事了。
华佗把这些草采了回去,亲自尝尝,苦苦思索后,豁然有所悟,认为此草既然能解凉性螃蟹之毒,定属温性。此后每当螃蟹上市时,有些人因多食蟹而发生腹痛,求医于华佗时,他就用采集回来的紫色草煎汤给患者喝,效果十分灵验。从此,华佗就把这种紫草称为“紫舒”即紫苏。
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有特异芳香,所以又称香苏。药用其嫩枝叶(苏叶)、根(苏头)、茎(苏梗)、果实(苏子)等,一草上下都是药。在古代还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,长期服用,苏叶茶可以解毒健胃。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“汤饮第一”。
紫苏叶最早载于南北朝时期的《名医别录》一书,为历代医家常用药。李时珍说:“紫苏,近世要药也。其叶辛,入气分,其色紫,入血分。”紫苏味能发表散寒、理气等,主治感冒风寒、恶寒发热,咳嗽气喘、胸腹胀满、胎动不安等,还可以解鱼、蟹等食物中毒。紫苏子则具下气消痰、润肺宽肠功效,主治咳喘、气滞、便秘等。苏梗以理气舒肝、止痛、安胎为主要功效。
食用苏叶的历史也很悠久。古人常将苏叶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,又防病的食品。将鲜苏叶洗净,用开水烫后挤去水分,沾豆酱吃;把嫩苏叶切成丝加入冬瓜汤里,食之祛暑开胃;炖鱼或煮蟹时放些苏叶,可镇咳解毒;若与土豆丝凉拌食用,清凉去火;将嫩苏叶切细放上盐和米饭相伴,亦可与面条相拌,蒸馒头或豆片时,在屉上铺一层苏叶,蒸的馍,别有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