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是儿童哮喘的高发时节,对于孩子来说,由于抵抗力较弱,更容易受到多风、干燥、温差大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哮喘发作。其实,当孩子患鼻炎、哮喘、荨麻疹、湿疹、结膜炎等,长期应用消炎药却效果不明显时,孩子可能接触了某种过敏原而导致过敏性症状。做到“两治”,让孩子远离过敏性疾病。
一是治标,祛除“过敏病”:阻挡过敏原进入人体。原则是:尽量查明孩子对哪些物质过敏,注意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。措施是:1、到医院进行过敏原试验。医院可以检测常见的几种过敏原,如:花粉、粉尘、螨虫、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;牛奶、鸡蛋、鱼虾、牛羊肉、一些蔬菜、水果、坚果等食物性过敏原;青霉素、疫苗、蚊子或蜜蜂等昆虫叮咬液;2、家长平时注意观察:如果每次发作都与某一固定物质和环境有关,如冷空气、热空气,可能它就是过敏原。如果更换生活居住地发生过敏症状,可能地域环境是导致过敏的因素。睡眠时打喷嚏流清水涕,可能与床上用品甚至床的材料有关。此外,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,也可成为过敏原。
二是治本,治疗“过敏人”:消除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。由于过敏原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,而且多数患儿是对多种物质过敏,单靠躲避过敏原的接触往往是防不胜防。这就需要采用药物干预,使孩子对过敏原由敏感变为不敏感,从而从根本上阻断过敏性疾病的发生。原则是:过敏体质的孩子多是特禀质,一旦遭遇致敏因素,则会反应性增强,发生疾病。这时需要依靠中医辨证施治特点,根据孩子的禀赋差异,或者发散风寒,或者益气固表,或者清泻肺热,或者补益肺脾,或者健脾化湿,或者温补肾阳,配合凉血消风,使机体整体功能得到恢复,对自然环境由不适应变为适应,即使在较强的过敏原刺激下,亦可避免过敏发生,如此才可以真正防治过敏,促进疾病真正痊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