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简介
余无言,原名余愚,字择明,江苏省阜宁人,生于1900年,卒于1963年。幼时随父攻读经典。1918年,悬壶乡里。1920年,至泸上学习西医。1926年,回益林开办医院。1929年,第二次赴沪,与张赞臣合组诊所,并与之共创《世界医报》。1934年任旧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兼编审委员。30年代开始就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、中国医学专修馆、苏州国医研究院、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等中医院校。1938年,与张赞臣另立上海中医专科学校。1943年开办上海大同疗养院。1956年奉调至京,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。1958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。
生平著作
余无言,原名余愚,字择明,江苏省阜宁人,生于1900年,卒于1963年。幼时随父奉仙(字涤臣,清末与兴化赵海仙、淮安张子平并称“苏北三大名医”,善治疫证,著有《医方经验汇编》)攻读经典医籍。1918年,悬壶乡里。1920年,至泸上向俞凤宾博士学习西医内科,复向德医维都富尔学习西医外科。后参加旧陆军某部任军医官两年。1926年,回益林开办医院。1929年,第二次赴沪,与《医界春秋》(当时较有影响的中医学术刊物)主编张赞臣先生合组诊所,并与之共创《世界医报》。1934年任旧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兼编审委员,受命起草“外科病名式”。30年代开始先后就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、中国医学专修馆、苏州国医研究院、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等中医院校。1938年,与张赞臣另立上海中医专科学校。1943年开办上海大同疗养院。1956年奉调至京,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,与于道济共同主持中医研究院编审室。1958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。著有《伤寒论新义》、《金匮要略新义》等。
学术思想
余无言认为中医、西医不应存有门户之见,而应取长补短,共同造福于人类。余氏兼通中西,因此在论治疾病时往往能从中西两个角度加以考虑。如对于瘰疬一病,中医认为不仅是膏粱丹毒之变,总因虚劳气郁引起,造成气血壅结,根在脏腑,结于颈项,累累如珠,发作寒热,脓血溃烂,此起彼伏;西医认为属腺体疾病,主要症候为慢性淋巴性结核,余如骨质关节亦成结核变化,其因素有先天、后天两种,凡父母年高而生之小儿易患此症,凡各种原因造成身体抵抗力减弱,使结核菌易于侵入,均可导致结核的发生。至于治疗,西医主要从改善营养入手,而中医对于此症,有诸多方剂。
余氏临证擅用下法,每获良效。如用温阳泻下治疗寒结腹痛,用清热泻下治疗惊恐痉证,用润燥泻下治疗产后热病,用阿魏香槟丸行气泻下治疗气滞腹痛,用逐水泻下治疗重度水臌,用豁痰承气汤豁痰泻下治疗痰火发狂,用大承气汤加青皮、莱菔子治疗昏谵腹满,用一解四清汤解表清里治疗热病厥证,用扶正泻下治疗老年痰滞结实哕证,用解毒泻下治疗疔疮走黄险证等。
临床经验
余氏在数十年的医事活动中,虽以研究仲景学说和从事中医教育事业为主,但其实际工作又以临证占时更多。“断证求明确,用药有胆识”可作为其临证时的根本原则。例如:一产后热病患者,迅即化燥,面红目赤,口唇燥裂,烦躁不安,时或昏迷谵语,脘部拒按,胸有隐疹,大便不通。余氏自拟白虎承气增液法加减予之。处方:生石膏150克,肥知母、鲜石斛各12克,鲜生地50克,天花粉9克,炒粳米50克,鲜芦根150克,生梨汁1杯。一剂后汗出热减,便通呕止,神情转安,略进米饮;又一剂,神志清明,续进清理余邪兼扶正之品,旬日告愈。妇人产后热病化燥,伤津耗液,气血俱虚,且正值产后,营血亏损,燥热内结,津亏腑实,正虚邪胜,补之则邪热更胜,攻之则津伤液损,对此危难之症,余氏不为“产后宜温”所囿,大胆运用白虎承气增液法,既可通腑泻浊,又可增液润燥,救其将竭之阴,邪正兼顾,邪去正安,故奏捷效。
后世影响
余无言长期从事中医教育事业,从30年代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执鞭开始,先后任教于中国医学专修馆、苏州国医研究院、上海新中国医学院、北京中医学院等,一直工作在中医教学第一线,并亲自创办了上海中医专科学校,主讲过我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部分课程,为中医界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