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理性质——多属本虚标实;外感诱发时——偏于邪实;平时——本虚;早期——由肺及脾、肾——多属气虚、阴虚;晚期——肺、肾、心为主——可气虚及阳,或阴阳两虚
正虚与邪实常互为因果:阳虚—卫外不固→痰饮难除阴虚—外邪、痰浊易从热化
病久因邪盛正虚,可发生痰迷心窍、气不摄血、正虚喘脱等危象。痰浊壅盛、痰热内扰→蒙塞神窍→烦躁、嗜水睡、昏迷痰热内闭,热灼营阴→肝肾失养,阴虚火旺→肝火挟痰上扰→气逆痰升,肝风内动→肢颤、抽搐;迫血妄行→出血
转归与预后
因本病渐积而成,病程缠绵,经常反复发作——难于根治。老年患者——发病后若不及时控制——易于发生变证:气不摄血——咳吐泡沫血痰,或吐血、便血;痰迷心窍、肝风内动——谵妄、昏迷、抽搐;喘脱——神昏、汗出、肢冷,脉微细欲绝——阴阳消亡危候
现代意义
阻塞性肺气肿,为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尘肺、肺结核等损伤细支气管,使通气阻塞,肺组织弹性减退,容积增大所致。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、小叶中心性肺气肿、灶性肺气肿。临床证候以咳嗽喘促,胸闷满胀,后期肝肿大、水肿等为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