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热证症状——咳吐浊唾涎沫,其质较粘稠—肺阴亏虚,虚火内炽,灼津为痰,或咳痰带血—阴虚肺燥,咳伤肺络,咳声不扬,甚则音哑—肺津不足,金破不鸣,气息喘促—肺失滋润,宣降失职,肺气上逆,口渴咽干,午后潮热,皮毛干枯—虚火内盛,阴亏津伤,皮毛失荣,舌红而干,脉虚数—阴虚火盛,肺津不足之象。
证机概要——肺阴亏耗,虚火内炽,灼津为痰。
治法——滋阴清热,润肺生津。
代表方——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,前方润肺生津,降逆下气,用于咳嗽气逆,咽喉干燥不利,咳痰黏浊不爽;后方养阴润肺,清金降火,用于阴虚燥火内盛,干咳痰少,咽痒气逆。
常用药——太子参、甘草、大枣、粳米—益气生津,甘缓补中桑叶、石膏—清泄肺经燥热阿胶、麦冬、胡麻仁—滋肺养阴杏仁、半夏、枇杷叶—化痰止咳,下气降逆。
加减——如火盛(虚烦,咳呛,呕逆)—去大枣,加竹茹、竹叶咳吐浊粘痰,口干欲饮—加天花粉、知母、贝母津伤甚者—沙参、玉竹潮热—银柴胡、地骨皮。
备选方——生脉散加黄芩、百合、女贞子、白芍、浙贝母、竹茹、白芨,大补阴丸加黄芩、白芍、牛蒡子、马兜铃、杏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