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禀赋不足,产时或产后损伤,或后天护养不当,病后失养,忧思惊恐过度等为主要发病原因。本病病位涉及心肝脾肾,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,阴虚为本,阳亢、痰浊、瘀血为标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,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正常,有赖于人体阴阳平衡。而人的行为变化,又常呈阴静阳躁,动静平衡必须阴平阳秘才能维持。因此,阴阳平衡失调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。
小儿稚阴稚阳,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失于调护,稍有感触,即易阴阳偏颇,阴虚阳亢,阳动无制。心主血藏神,心阴不足,则心火有余,而现心神不宁,多动不安;肝体阴而用阳,其志怒,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则致注意力不集中,性情冲动执拗;脾为至阴之脏,性静,脾失濡养,则静谧不足,兴趣多变,言语冒失,心思不定,不能自控;肾为先天之本,肾精不足,脑海不充则神志不聪而善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