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西晋时王叔和著《脉经》开始,脉法就进入了后世脉法时期,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。它历经两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到现代。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时期。
脉诊虽然并没有在医学话动中百分之百的参与,例如若干方书就是不言脉的,但在医家的诊疗工作中,脉诊是绝不可少的常规诊查方法,尽管某畦方书不言脉,僵·医家在用方时亦是要诊脉辩证的,捡方用药只不过是一般人不正规的医疗而已,就是所谓“草泽之医”,用地方草药治疗,亦不见得都是不诊脉的,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,大量的医学实践亦就是脉诊的实践,脉诊亦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得到发展。诸如隋唐医学之盛。宋代雕版印刷术兴起,引起医书大量流布,国家考试管理医学,与医学教育的日趋完善,专科的专家专著的出现,金元的学术争鸣,流振兴起,明代培本等新流派、明清伤寒、温热派的发展与兴起,以及各科的新成就,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,中外之间的学术交流等等,都对脉学予以影响和促进。
《脉经》以后,它的学说方法成为惟一无二的正宗,虽然人们称道《内经》,忡景等,但实际都是《脉经》体系的。在《脉经》以后,脉学专著及专论数量是非常多的,对《脉经》做了大量的补充,使后世脉法得到不断丰富提高。又对《脉诀》进行大量的批判工作,保卫了《脉经》,亦保卫发展了后世脉法。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,在方法上亦做了某些“调整”,如“三部九候”肯定井使用《难经》的方法而不用《内经》的方法;将《内经》的“人迎脉口诊法”政为左人迎右气口等等。
脉学的发展与医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。在这段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,使医学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,面脉学所受到的限制亦是明显的,例如独诊寸口法亦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