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《陕西中草药》
【拼音名】Tónɡ Bànɡ Chuí
【来源】为罂粟科植物条裂黄堇的块根。夏、秋采挖,去净泥土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块根纺锤形,常数个簇生,褐色,长1~1.5厘米,粗约4毫米。茎直立,细弱,高30~50厘米,不分枝,在中部以上疏生数叶。叶互生,羽状全裂,裂片线形至狭披针形,长1.5~4厘米;基生叶通常不存。总状花序长2~9厘米;苞片狭披针形或条形,有时狭卵形,全缘或疏生小裂片;萼片极小;花瓣黄色,上面花瓣长1.2~2.2厘米,距近圆筒形,长0.6~1.5厘米,末端圆形,稍向下弯,下面花瓣基部囊状。蒴果狭长圆形,成熟时下垂,长1~1.5厘米。种子扁圆形,亮黑色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高山湿润的山坡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
【性味】味辛微苦,性平,有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活血散瘀,消肿止疼,除风湿。治跌打损伤,劳伤,风湿疼痛,皮肤风痒症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钱,或浸酒。
【注意】反金牛七。
【附方】治风湿疼痛:铜棒锤、筋骨草、木通各一钱,窝儿七,青蛙七、竹根七各二钱,伸筋草一钱五分,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