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【拼音名】Má Yè Xiù Qiú
【别名】碎米丫、山茴香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。
【原形态】
绣球绣线菊,又名:珍珠梅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珍珠绣球。
灌木,高达1.5米。小枝细,无毛。叶卵形至菱状卵形,长2~5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钝,边缘有缺刻样钝锯齿,常为不明显的3~5裂,两面无毛,下面苍绿色,有稍凸出之脉;叶柄长6~8毫米。花白色,杂性,成较小的伞形花序,径约3厘米;花萼裂片卵形,先端尖;花瓣宽倒卵形;雄蕊多数;雌蕊5。蓇葖果直立,无毛,有反折或展开的花柱,萼宿存。花期4~5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。
【性味】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性微温,味辛。
【功能主治】
治咽喉肿痛,跌打内伤,白带,疮毒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: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浸油搽。
【附方】
①治跌打内伤,瘀血积滞疼痛:麻叶绣球根(干的)二两,泡酒一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两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咽喉肿痛:珍珠梅根一两,半边莲、金银花各五至六钱,水煎,加白糖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
③治白带:麻叶绣球根三钱,蒸白糖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④治碎米疮:麻叶绣球根皮适量,研末泡菜油,搽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