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《中药志》
【拼音名】Guān Bái Fù
【别名】白附子(《别录》),竹节白附(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)。
【来源】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。8~9月间挖取块根,除去茎叶、须根,洗净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
黄花乌头,又名:山啦叭花、鼠尾草、两头菜、药虱子草、白花子、乌拉花。
多年生草本。块根倒卵形或纺锤形,常2个连生。茎直立,高50~120厘米。叶互生,有柄;叶片3~5掌状全裂,裂片再2回羽状分裂,最终裂片线形,先端锐尖,宽约2毫米。总状花序顶生,小花梗长0.5~4厘米;萼片5,花瓣状,淡黄色,外面密被微柔毛,上萼片船状盔形,长1~2厘米,侧萼片圆形;花瓣2,紧贴盔瓣下;雄蕊多数;心皮3个,扁卵形,密被白茸毛。蓇葖果3~5,疏被白毛。种子有棱,棱处具翅。花期8~9月。果期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荒山坡的灌木从或高草丛边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等地。主产辽宁、吉林等地。
【性状】干燥块根,其母根呈圆锥形,略弯曲,顶端有地上茎的残基,全长3~7厘米,直径7~15毫米;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,有纵皱及沟纹,并有多数横长突起的根痕散在或横列近似节状。其子根,呈卵圆形或长圆形,顶端无地上茎残基而有芽痕,长1.5~4厘米,直径0.5~2厘米:表面棕色或褐色,有细纵皱纹及小点状根痕,少数有瘤状突起的侧芽痕。质均坚硬,难折断,断面白色,有粉性;母根多有裂隙,以水湿润后,二者断面均可见多数暗色点,成环状排列或散在。无臭,味辛辣,麻舌。以个大、皮细、饱满充实,粉性大的子根为佳。母根及粉性小的子根质次。
【化学成份】黄花乌头含次乌头碱和化学结构尚未确定的关附甲素、关附乙素、关附丙素、关附丁素和关附戊素。
【炮制】
生关白附:拣净杂质,洗净、晒干。制关白附:取生关白附、用凉水浸漂,置于阴凉处,每日换水2~3次,泡5~7日后,捞出,用豆腐同置锅中,加清水适量,同煮约30分钟,取出,拣去豆腐,阴干,再用开水浸润,闷透,切片,晒干。(关白附100斤,用豆腐25斤)
【性味】
辛甘,热,有毒。
①《海药本草》:大温,有小毒。
②《蜀本草》:味甘辛,温。
③《珍珠囊》:辛苦,纯阳。
【归经】
肝、胃等经。
①《纲目》:阳明经药。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脾二经。
③《玉楸药解》:入足太阴脾、足厥阴肝经。
④《本草再新》:入心、脾、肺三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祛风痰,逐寒湿,定惊痫。治中风痰壅,口眼歪斜,头痛,癫痫,风湿痹痛,破伤风,疮疡疥癣,皮肤湿痒。
①《别录》:主心痛,血痹,面上百病,行药势。
②《海药本草》:主治疥癣,风疮,头面痕,阴囊下湿,腿无力,诸风冷气。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主中风失音,一切冷风气。
④王好古:补肝风虚。
⑤朱震亨:治风痰。
⑥《品汇精要》:主小儿惊风。
⑦《本草原始》:身背汗斑疥癣并治之。
⑧《本草汇言》:祛风痰,解风毒,善散面口风。
⑨《本草述》:主治中风痰饮头痛,行著痹,痿厥疠风,颤振眩晕,痫证悸疝诸证。
⑩《本草择要纲目》:治小儿毒暑入心,痰塞心孔,昏迷搐搦。
⑾《玉楸药解》:驱风泄湿,逐痹行痰。治中风失音,鼻口偏抖,耳聋,喉痹,行痰止唾。
⑿《中药学》:治偏正头痛,破伤风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0.5~2钱。外用:酌量。
【注意】
阴虚或热盛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经疏》:似中风证,虽痰壅禁用。小儿慢惊不宜服。
②《本草汇言》:血虚生风,内热生惊,似风似惊之证,需禁用之。
③《本草新编》:痰涎壅塞,若系有火之症,亦非所宜。
【附方】
①治中风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:白附子、白僵蚕、全蝎(去毒)各等分,生用。上为细末。每服一钱,热酒调下,不拘时候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牵正散)
②治风[FS:PAGE]痰眩晕,头痛气郁,胸膈不利:白附子(炮去皮脐)半斤,石膏(煨红)半斤,朱砂二两二钱半,龙脑一钱。为末,粟米饭丸,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后茶酒任下。(《御药院方》)
③治偏头风:猪牙皂角(去皮筋)、香白芷、白附子各等分。上为末。每服一钱,腊茶下,右疼右侧卧,左疼左侧卧,两边皆疼仰卧,食后服。(《续本事方》)
④治痰厥头痛:半夏、白附子、天南星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,如绿豆大。每服四十九,食后姜汤送下。(《济生方》三生丸)
⑤治癫痫:皂角二两(打碎,用水半碗浸透,采汁去滓,加白矾二两煎干),白附子五钱,半夏、南星、乌蛇、全蝎各三两,蜈蚣半条,姜蚕一两五钱,朱砂、雄黄各一钱五分,麝香三分。各研和匀,姜汁糊丸绿豆大。每三十丸,白汤下。(《鸡鸣录》)
⑥治破伤风,牙关紧急,角弓反张,甚则咬牙缩舌:南星,防风、白芷、天麻、羌活、白附子各等分。上为末。每服二钱,热酒一钟,调服,更敷伤处。若牙关紧急、腰背反张者,每服三钱,用热童便调服,虽内有瘀血亦愈;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,连进二服,亦可保全;若治疯犬咬伤,更用漱口水洗净,搽伤处亦效。(《外科正宗》五真散)
⑦治小儿暑风:白附子、天南星、半夏(并去皮)等分。生研,猪胆汁和丸,黍米大。量儿大小,以薄荷汤下。令儿侧卧,呕出痰水即苏。(《全幼心鉴》)
⑧治小儿吐逆不定,虚风喘急:白附子、藿香叶等分。为细末。每服半钱或一钱,米饮调下,无时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白附散)
⑨治喉痹咽喉肿痛,上焦风热,痰吐不利:白矾灰一两。白附子一两(炮裂)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涂在舌上,勿咽津,有涎即吐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⑩治面上皯驓:白附子为末,卧时浆水洗面,以白蜜和涂纸上,贴之,久久自落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⑾治赤白汗斑:白附子、硫黄等分。为末,姜汁调稀,茄蒂蘸擦,日数次。(《简便单方》)
⑿治耳内出脓水:白附子(炮)、羌活(去芦头)各一两。上二味,同为细散,用猪、羊肾各一只,切开,每只入药末半钱,不得着盐,湿纸裹煨熟。五更初温嚼下,续吃粥压。(《圣济总录》二圣散)
⒀治偏坠疝气:白附子一个,为末,津调填脐上,以艾灸三壮或五壮。(《简便单方》)
【备注】商品白附子,有关白附及禹白附两种,两者的功效有异,当分别使用。参见禹白附条。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