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就已指出中年人由于身心负担过重而早衰早夭的情形。第一,人到中年,诸事劳形,万事累心,特别是那些“形志均苦”者,身心负担极重,难于摄养,所以未老先衰。第二,人到中年,常有家庭的不幸,人事的纷争。诸如亲人死去之离情怀念,人间结怨之积虑郁怒,以及其他种种忧恐恼怒,都会影响身心健康,所谓“离绝苑结,忧恐喜怒,五脏空虚,血气离守”。第三,人到中年,经历已多,处境多变,常有种种挫折,诸如“尝贵后贱”、“尝富后贫”、“始乐后苦”、“故贵脱势”等等,都会妨碍身心健康,严重者还会“精神内伤,身必败亡”。
古人的这些记叙,当然是以古代社会为背景,不能与今世同日而语,但中年人身心负担最重则别无二致。现时的中年人,肩负着事业和家庭两挑重担。在事业上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,担负着极为繁重的工作任务;在家庭中又是生活车轮的中轴,既要照顾父母,又要教养子女,衣食住行,内外杂务,事事都得劳形操心,时间紧迫,弓弦绷得紧。
身心负担沉重,是中年人共同的问题,对于中年知识分子来说,尤为突出。浙江省统计局对31~50岁的中年职工做过调查,结果表明,中年知识分子与其他职工相比,他们的工作时间长,家务劳动忙,学习时间多,文体活动和休息时间少。而长期超负荷运转,必然导致早衰、多病甚至中年夭折。中国教育工会曾对全国9所大学进行调查,知识分子的患病率超过50%,一所大学统计3年的死亡人员,55岁以下者占40%之多。
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,雄心壮志,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强烈,尽管生活条件艰苦,工作条件困难,他们仍然日以继夜,呕心沥血,奋不顾身,向人民奉献出一个又一个成果,使人感动,令人钦佩。然而,有的早衰了,有的倒下了,令人痛惜。如果他们能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,特别是他们自己注意自我保健,也善于自我保健,原本可以健康长寿,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。
有鉴于此,亟待加强中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,学习自我保健知识,掌握自我保健方法,而且要付诸实施。除了劳逸结合、调节饮食、加强运动之外,讲究心理卫生尤为重要。只要做好“加减乘除”,就会大见成效。
加:扩大爱好,陶冶情操,增加乐趣。
减:减少紧张心理,去掉心理压力。
乘:热情社交,积累诚挚的友谊,留下美好的记忆。
除:消除愤恨烦恼,化干戈为玉帛,化烦恼为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