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民族医药 > 壮医 > 壮医的治疗原则

壮医的治疗原则

壮医的调气、解毒、补虚治疗原则,是根据壮医对人体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的认识而提出来的,并有效地指导实践。调气,即通过各种具体的治疗方法(多用针灸、刺血、拔罐、引舞气功等非药物疗法),调节、激发或通畅人体之气,使之正常运行,与天地之气保持三同步。气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以及其他一些功能障碍性疾病,一般通过针灸、刺血、拔罐或药物调气即可恢复正常。毒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肿痛热、溃烂、肿瘤、疮疖、黄疸、血液病等急性炎症及器官组织器质性病变以及同时出现的功能改变。解毒主要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。有些毒在人体内可以化解,有些则需通过“三道”来清除,毒去则正安气复而向愈。以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,多见于慢性病,老年病或邪毒祛除之后的恢复期内,治疗上以补虚为首务。壮医重视食疗和动物药,认为这在补虚方面尤其适用。因人为灵物,同气相求,以血肉有情之动物药来补虚最为有效。人应顺其自然,通过食疗来补虚最为常用。

壮医上述治疗原则的形成,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。广西武鸣县西周古墓出土两枚医用靑铜浅刺针,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,壮族先民就知道制作工艺水平很高的金属微针,作为调气治疗的主要医疗工具。1976年,广西考古工作者发掘贵县(壮族聚居地)罗泊湾一号汉墓,所得标本M1:248出土时内盛植物叶,经广西植物研究所鉴定为铁冬青,是壮医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知识比较丰富,也佐证了壮医解毒治疗原则的形成是有实践依据的。食疗在壮族地区不仅壮医熟谙其法,而且几乎老幼皆知。一些山珍野味,因生长于大自然和深山老林,得天地日月纯正之气最多,壮医认为其补力更胜一筹。对动物药的长期应用,壮医形成了一些颇带规律性的经验:如虫类药怯风止痛镇惊;鱼鳞之品化淤通络,软坚散结;介甲之类属滋阴潜阳,安神定晚;飞禽走兽滋养气血,只理阴阳等。血肉有情之品气血双补,且多为美味食物,虚人常服自然有益,盛者宜少食,更不可过量,过量或腐臭则成毒为害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壮医的诊断特色   下一篇:壮医辨证及辨病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