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常识 > 医案心得 > 通里攻下法的主要功效(下)

通里攻下法的主要功效(下)

止 利

这里的下利乃指热结旁流而言。实因邪入阳明,腑热熏灼,燥屎已成,热迫津液从旁而下,故结者自结,下者自下。主要表现为自利清水,颜色青黑,臭秽异常,不夹渣滓,脘腹疼痛拒按,唇焦口燥,心烦谵语,小溲短黄,涓滴而下,舌绛苔焦黑,脉象沉实等。诚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所云:“下利谵语者,有燥屎也。”说明燥屎结聚乃下利之因,故当此旁流溏垢,内实犹在之际,务必疏涤胃肠,下其燥热里实,俾邪实得去,则其利自止,正是《内经》“通因通用”之治。

宁 血

《临证指南医案·吐血》说:“酒热戕胃之类,皆能助火动血。”所以,恣啖酒醴辛热患者,复受温热之邪,传化入里,胃肠燥实,火热肆逆,灼伤脉络,致血不循经,内溢外浮,每见吐唾不止,血色鲜赤量多,或紫黯成块,抑或齿鼻俱衄,血出如注,其色鲜红,身热口渴,烦扰不宁,大便秘结,小溲赤热,舌红苔黄燥,脉滑数等。对此血溢上窍,妄行不已的病理变化,务遵《血证论·吐血》所言之“止血独取阳明”,“阳明之气,下行为顺,今乃吐逆,失其下行之令,急调其胃,使气顺吐止,则血不致奔脱矣”。予通里泻下,清泄胃肠,重在逆折清降,里实消解,邪火得清,则脉络自宁,血不妄行。

退 黄

黄疸,是以身目黄染、小便色黄为主要见症。验之临床,阳明燥结,腑热内灼,腾达于外,往往酿成里热燥实病变。然亦有外感湿热之邪,内传阳明,乘势与胃肠邪滞相合,搏结不解,熏蒸于内,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,致胆汁外溢,不循常道,浸淫肌肤,复因湿热蕴结于里,既不能透达于外,又不能走泄于下,是以发生身目俱黄,色泽鲜明,小溲短少黄浑,发热口渴,汗出齐颈而还,心烦呕恶,脘腹胀满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数等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所说的“伤寒六七日,身黄如橘子色,小便不利,腹微满”,“但头汗出,身无汗,剂颈而还……渴引水浆”,“心中懊憹”即是指此。法宜治从阳明,通利腑结,促使湿热邪滞下泄,于是肝胆不受其熏灼,胆汁复循常道,身黄遂撤。

荡 饮

《圣济总录·痰饮统论》曰:“三焦气塞,脉道壅闭,则水饮停积,不得宣行,聚成痰饮。”盖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,水液的升降出入、环流输布,必赖三焦的通达疏畅,是故三焦不治,水道乏利,致津液的输运、排泄障碍,于是津滞液停,留积不去,变生水饮,势在必见。其若饮留胃肠,正阳渐复,正邪相搏,水饮有下趋外达之势,每见脘腹痞坚胀满或疼痛,胃中有振水声,或肠间水声辘辘,下利稀薄,便后仍觉脘腹胀满,小便短少不畅,舌苔黄腻,脉象沉伏等。诚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所说:“病者脉伏,其人欲自利,利反快,虽利,心下续坚满,此为留饮欲去故也。”

如果水饮留滞肠间,久积不去,郁而化热,聚结成实,气机受阻,气不化津,无津上承,亦可发生腹中胀满,辘辘有声,口干舌燥,不欲饮水,小便短少不利,大便闭结,无矢气下行,舌苔黄腻,脉沉滑等象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篇指出的“腹满,口舌干燥,此肠间有水气”即属本证。

至于水饮内结,贮留悬积于胸胁,饮停气阻,气机升降痹窒,则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疼痛,甚则偏侧胸廓隆起,呼吸、咳唾、转侧时疼痛增剧,气短息促,不能平卧,舌苔厚腻,脉象沉弦等,是属悬饮病证。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所云:“饮后水流在胁下,咳唾引痛,谓之悬饮”,“脉沉而弦者,悬饮内痛”也。

上述诸候,乃饮邪内结,久结成实,故非蠲饮破癖之剂不能获效。治当审时度势,因势利导,力主本法疏利胃肠,荡饮下行,直捣顽邪老巢,而绝水饮之患。

逐 水

三焦受阻,气化失司,决渎不利,津液输布、排泄受阻,浊水壅积,贮留不去,外溢肌肤,内注腹腔,每每发为水肿或腹水诸变。由于水势太盛,病情笃重,临床上突出地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,鲜泽光亮,按之凹陷不起,腹大坚满,脘腹撑胀,烦渴欲饮,喘促气急,小溲短赤量少,大便艰结不下,舌苔黄浊厚腻,脉象沉实等。显然,本证乃非一般湿热邪水交阻,治守“洁净府”立法,主以渗湿利尿者可比。这种“水气通身洪肿,喘呼气急,烦躁多渴,大小便不利,服热药不得”(《严氏济生方》)之险候,务当亟遵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“去菀陈莝”之旨,抓紧时机,泻泄荡下,逐水自二便而去,犹如神禹疏江凿河,前后分消,藉以畅利三焦,“直夺水势”。诚如《儒门事亲》所说:“病水之水其势如长川泛溢,欲以杯勺取之,难矣。必以神禹决水之法,斯愈矣”。验之临床,此若用之得当,消肿除胀,速捷速效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急性脑中风治疗回阳是第一要务   下一篇:发挥中药双向作用 实现中药现代化
>> 返回首页

相关文章

精彩推荐

中医图谱

茅莓
陆英
麻黄
绵毛马兜铃

最新文章

中医导航

中医特色

艾炷灸的简单了解介绍
直接灸是怎样的

养生推荐

疑难杂症